时间:2023-04-07 23:40:22
来源:愉见财经
作者:夏心愉
招商银行(600036.SH;03968.HK)披露2022年年报后,我个人最 为要紧去查的一组指标,便是整体不良率与表内外房地产资产质量情况。
原因很简单,对于这样一家核心价值凸显、飞轮效应启动、被中信里昂证券概括为“Steady and solid,as always”的商业银行,经营能力是稳定而坚韧的,15.08%的利润增幅持续亮眼,1.42%的ROAA、17.06%的ROAE依然稳稳处于行业*水平。
那么,在“长板”牢不可破的情况下,投资者判断敢不敢把水注入木桶,就要看“短板”处是否被加筑加固,宏观环境的风险及给银行经营带来的压力,是否趋于出清?
其实,过去这两年的市场环境,对各家银行的经营都形成了巨大考验。从资产质量来说,一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压力,二是疫情反复也波及了零售端尤其是信用卡的资产质量,即便“优等生”如招行,亦难免同样会面对不良率上升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有疾风才知劲草,过完了“冬天”去回看,就会发现招行是一家“越冬”能力更优秀的银行。
其中对零售端,大家已经不太忧心了:一则,有赖于多年深耕的坚实客群基础,招行相比同业增长更稳定、资产质量波动也更小;二则,从信用卡的资产质量走势来看,不良生成的*峰值已经过去,招行也预计“不良生成率在2023 年有一定的回落空间”;三则,对于零售而言,最 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疫情影响,今年以来,这个不确定因素基本消除。
对于房地产类业务资产质量,我也同样觉得可以吃一颗“定心丸”,根据招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表述:一则,2022年“风险得到充分释放”;二则,2023年“风险大概率基本出清”。
下文,“愉见财经”将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,专题观察房地产市场调整对招行、也是对银行业带来的风险:程度如何,趋势如何。
如果单看不良率数据,那么2022年末,招行整体不良率为0.96%,比上年末上升0.05个百分点;其中母行口径房地产业不良率为3.99%,的确比上年末上升了2.60个百分点。
但是回顾去年的市场,那是怎样一个景况啊?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,多家大型房企爆出风险,反应到银行报表里,不良率上行是全行业趋势。招行仍能将整体不良率控制在1%以内,在同业中已属凤毛麟角。
内行看门道,再进一步分析。其实光看“不良率”这个指标,未必看得清一家银行更细节的操作动作,比如不良的实际生成情况、清收核销情况、压实和暴露的程度等。就招行而言,我们进而又查了以下指标,供各位参考。
第 一,表内外房地产相关业务规模持续下降,表内不良生成下半年缓于上半年。
从招行表内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生成额来看,其实整个去年风险释放最 大的是一季度,全年138亿的房地产不良生成中,有47亿是在一季度释放的;虽然年尾有扰动因素带动上升,但整体来看下半年的不良生成压力较上半年有所放缓。
这里就有一个问题,那为什么表内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却上了高位呢?答案很简单,那是因为分母也同步收窄了。
截至去年末,招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3337.15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了222.62亿元,占全行贷款的比例是5.83%,较上年末下降了0.95个百分点,占对公贷款的比例是15.91%,比上年末下降了3个百分点。
同时,这些表内房地产贷款的总体质量相对稳定。据招行年报披露:“贷款客户和区域结构保持良好,其中,高信用评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近八成;从项目区域看,85%以上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分布在一、二线城市城区。”
规模下降的不止是表内房地产贷款,下面我们再分两个部分来看。
其一,是从招行全部“承担信用风险”的房地产相关业务来看,包括信贷、自营债券投资、自营非标投资等业务,去年末余额合计为4633.34亿元,较上年末下降9.41%。
其二,是从“不承担信用风险”的相关业务来看,包括集团理财资金出资、委托贷款、合作机构主动管理的代销信托、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业务,去年末余额合计为3003.55亿元,较上年末更是大降了27.11%。
对于“不承担信用风险”的这部分业务,朱江涛又在业绩会上细致地将市场最 为关注的几类业务都一一做了剖析。
一是理财投资中的房地产资产:截至去年末招行的余额为1135亿元,债券和债权投资各占50%,其中新产品下标品部分涉及到企业主体已经违约的余额为50亿元,招行已经按照中债估值在产品端净值中充分体现,非标部分目前的分类都属于正常类的资产。
二是房地产代销业务:截至去年末,相关代销产品余额为322亿元,其中私行代销285亿元、对公代销37亿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代销规模经过逐年的压降,现已相当于招行峰值时期的10%,风险基本得到释放。
综上,我们可以看出招行对于房地产类业务“明确定位、稳定规模、完善准入、聚焦区域、调整结构、严格管理”等策略特点。
第 二,细探数据,我们发现招行一直是一家敢于充分乃至提前暴露风险、敢于更强力自我压实风险的银行。
对不少资深银行投资者来说,相比不良率,他们更喜欢看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的情况,分析“不良蓄水池”的情况。对于关注类贷款,招行高层已在业绩发布会上有详述,此处不再赘述。下面给大家重点分析的是,我个人觉得很能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的逾期剪刀差指标。
“不良逾期剪刀差”,即不良贷款与90天以上逾期贷款的比值,业内共识是,这个数据越大,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不良被压得越实。(注:由于我分子取不良、分母取90天以上逾期,因此数值越大表现越好。)
以招行2022年年报数据算出的剪刀差是1.41。但是由于银行业刚刚进入年报季,大部分机构的年报尚未披露,所以如果要做行业横向对比,我只能去取2022年中报的数据来看,并专项整理了不良逾期剪刀差,得出的数据完全证明了我事先的猜测——
招行的剪刀差果然是全系上市股份制同业中表现最 佳的!此外,刨去六大行,在余下的同业中,招行的表现也属*。
这也难怪,多年来我听到不少券商的银行业分析师,都会评价招行的贷款分类标准更审慎,披露程度也更高。
除了敢于充分暴露风险,“愉见财经”还注意到了暴露的节奏。就本轮房地产业务风险抬头来看,如上文所及,不良生成的峰值出现在去年一季度。
从整个去年来看,朱江涛在业绩会上表示,全行房地产业务风险“得到了充分释放”。
也正因此,如果要预判趋势性变化,据朱江涛透露,今年以来,无论是看关注类贷款、逾期贷款等判断资产质量的先行指标,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。
由此,我转而又想,这应该不是招行第 一次这么“飒”,对自己解剖刀向内,严格贷款分类,向市场充分披露实际资产情况了吧?于是我又好奇地翻阅了过去10年来招行的整体不良生成率,同样再次证明了我的猜测。
犹记上一轮对全银行业而言的资产质量大考,从行业的不良暴露、见顶来看,是在2016年-2017年;但是再来看看招行,他们又提前压实和充分暴露风险了,整体不良生成节奏是自2014年就开始了,2015年直接先于行业上了峰值,到了同业颇为紧张的2016年、2017年,招行的压力已经明显缓和。
而招行的股价,正是从2017年5月份开始起跳,进入了新一轮的上涨周期。
市场的眼睛果真是雪亮的。如此的早暴露、早处置、早出清,如此的不良生成节奏,无论是对银行本身下一阶段经营发展的“去掉包袱、轻装上阵”,还是对投资者形成更准确的判断来说,都是更有利的,更负责任的。
从某种程度而言,也是对“越冬”更有信心的。
第三,展望趋势,招行本轮的房地产不良暴露,见顶了吗?过峰了吗?
其一,如上文所及,结合今年的趋势,不良生成压力最 深重的时刻或已过去。
对于市场最 关心的“拐点”问题,朱江涛表示,他的个人判断是2023年整个房地产业务的不良生成相较去年会有大幅度下降;同时他也坦诚布公地说,招行在今年四个季度之间的不良生成可能不会那么均衡,原因是他们将集中处理内保外贷等产品的风险,这个因素会造成季度之间的扰动。
“总的来说,展望2023年,招行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大概率基本出清。”
其二,从不良率的角度,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,整个房地产不良处置的难度在进一步加大,而且从时间上看,房地产不良的处置周期可能是所有贷款品种里最 长的之一了。也就是说,“去包袱”的速度短期内怕是会赶不上新生成的速度,因此或许2023年房地产类贷款相关不良率还可能有所上升。但是如上文所及,不良生成本身会大幅下降。
但以上说的是一段时间内会受制于处置的过程,如果放在更长的周期去看,清收处置核销推进,地产贷款的账面不良余额也会随之消化、不良率随之下降。
过去一年里,招行管理层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“会加大处置力度”,乃至多措并举,除了传统的清收等处置方法外还会更多会引入投行思维(注:比如引入资产管理公司或采取代建等方式,以处置重点风险项目)。
据招行年报,2022年该行共处置不良贷款579.86亿元,其中,常规核销242.52亿元,不良资产证券化158.62亿元,现金清收128.46亿元,通过抵债、转让、重组上迁、减免等其他方式处置50.26亿元。
其三,从“消化能力”与拨备“安全垫”来看,招行管理层曾在去年中报的业绩发布会上介绍,该行房地产项目货值对应融资覆盖倍数在1.5倍以上的比例超过70%。此外,本次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继续提到,招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拨备比例是对公贷款整体拨备比例的两倍,拨备覆盖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2022年末,招行贷款拨备率4.43%,拨备覆盖率467.43%。
其四,是对全行业来说,房地产调整的“政策底”已经呈现,“政策底”也逐渐撬动了市场的拐点。救市浪潮之下,“金融16条”与对房地产企业信贷支持、债券发行支持、股权融资支持的“三箭”齐发,“保交楼”在各地持续推进,房企融资环境得到大幅改善。
“能爆的那些大房企的雷,其实在2022年基本已经都爆出来了。”我曾听行业分析师私下这样评论。
如果政策底撬动的是市场底,解冻的是市场流动性困境,那么市场底或许也将进而带动银行业房地产相关资产质量的拐点。
在中银证券前不久发布的一份证券研究报告中,评价招行的角度和本文开篇逻辑接近,认为:“对银行推荐逻辑并不来自于过去业绩好,而是经济和政策改善带来行业和公司未来的经营压力减弱。”
本文所集中分析的,正是经营压力中较为重头的:银行的房地产资产质量压力。中银证券研报认为,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,招行资产质量压力拐点或逐步显现,因此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。
*全文数据合作鸣谢:查找银行财务数据最 全最 方便的企业预警通App。
相关阅读